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一度热播的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中有这样的情节:荒凉的戈壁滩上“冒”出了绿油油的葡萄园,成功让当地脱贫致富。而其原型正是由侨商陈德启投资建成的贺兰神国际酒庄。如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也成为宁夏走向世界的“紫色名片”。
在中国脱贫攻坚中,华侨华人有独特贡献。他们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助力脱贫,展现出了强大的“侨力量”。
英国云南总商会会长毛埴成曾到云南省盈江县的傈僳族聚居村考察,“那里自然条件非常好,但缺乏管理和开发利用,交通条件也受限。”他联合5位侨领,通过当地的古村落建立了旅游康养项目,还让高山红米、野蜂蜜等特产“走了出去”。
“单纯捐资捐物远远不够。”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说,海外华侨华人在做大做强自身事业的同时,可以借助开拓国际市场的成果反哺家乡。
2019年,刘纯鹰在湖南省邵东县创建了中小企业创业园,园内的40余家企业在30个村建立了30个“扶贫车间”。如今,“扶贫车间”已安置贫困人口就业近百人,每年人均增收近3万元(人民币,下同),成功实现了“造血式”扶贫。
扶贫先扶智,教育也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计划在中国建立100个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陈江和基金会秘书长张科说。为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发展问题,由新加坡华商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创立的陈江和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在澳中企业家俱乐部主席袁祖文看来,扶贫关键在于“扶教育”。他在湖南地区招募教师,并计划带他们去澳大利亚培训学习,希望能帮助湖南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
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也搭建了精准扶贫之桥,为华侨华人的爱心传递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脱贫效率。
美国川渝同乡会会长陈春发动华侨华人、兄弟侨团,通过地方政府提供的名单,对四川凉山的部分困难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在福建泉州,侨界人士参与市侨联组织的“同心安居工程”捐赠活动,筹集资金为103户困难群众建造了“同心房”;通过中国侨联的牵线搭桥,7家侨团基金会分别与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5个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市(县)侨联签署“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
如今,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站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海外华侨华人将继续拓展与中国在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冀望与中国发展实现更加紧密的同频共振。 (刘立琨)
3月26日傍晚,杭州凤凰南苑小区一家干洗店老板娘周阿姨被高空坠落物体不幸砸中,随即被送入医院治疗,当晚就进行了手术。...
2019年8月10日,年仅20岁的浙江嘉兴幼师小丽(化名)在地下车库被前男友杀害。1月5日,时隔一年半后,此案二审开庭。...
十来平方米的会议室里男生安安静静地坐着。他个子不高,戴着黑边眼镜,一身oversize风格的卫衣+羽绒服,面前一台笔记本电脑,斯斯文文,完全一副大学...
“如果您在杭州没有收入遇到困难,您可以来本店,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
“为探险而生的腕表展览”首次登陆嘉兴,于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1月3日在嘉兴八佰伴倾情呈献。...
坐着G7492高铁,从金华到杭州再拐向上海、南京,最后掉头向西导到池州,沿途的工厂和高楼大厦渐渐变少,空旷的土地越来越多。...